乾坤网
咨询 易倾诉
手机版

扫码访问

微信订阅号

扫码订阅

微信服务号

扫码关注

投诉 导航

《周易》象数义理的演变及概述

编辑:市井传人 日期:2024-08-16 09:06 来源:乾坤网 浏览:

易经》有两种读法,一种主于象数,一种主于义理。象数以占卜为主,《易经》只是工具,往往借题发挥。义理以哲学为主,借阴阳五行讲天地造化、人事休咎,更多是就书谈书,以《易》解《易》。下面,看看《易经》象数义理的演变及概述。

汉易

通常说的汉易,是指王弼扫象(推翻汉易象数学)前的易学。

汉易有今古之分。今文家宗田何,古文家宗费直。田何是淄川(今山东青州)人,费直是东莱(今山东莱州)人,都是齐人,属于上文说的北派。

汉易,西汉孟、焦、京,东汉郑、荀、虞,六家都讲象数。但所谓象数,其实包括两种不太一样的解释,一种是以《易》解《易》,主于爻变;一种是借题发挥,借爻变,讲阴阳占候、灾变咎徵,把《周易》日书化。这两种思路对后世都有影响。

宋易

郑玄之后,王弼扫象,借老说易(除道教,还有佛教的影响),纳《周易》于玄学,是风气使然。他的义理是玄学的义理。这是一大转折。从此,象数之说才归于沉寂。

宋易,虽以义理为主流,但并非完全不讲象数。宋易也有象数派和义理派,只不过概念与以前不同。宋易所谓象数是图数之学,所谓义理是理学家的理。

宋易义理派,源头是胡瑗。此派讲义理,上承王弼注,但反对以玄解《易》。宋易所谓义理,与王弼不同。胡瑗以下,程颐讲理,张载讲气,各有所主,也有很多不同的流派,但共同点是反对象数派。

朱熹比较特殊,论派别,他和程颐是一派,但他的《周易本义》却兼采象数,是宋易的集大成者。

清易

清代学术,有汉、宋之别。易学也像时装,有它的流行趋势。汉易讲象数,讲过头,扫象,改玩义理;宋易讲义理,讲过头,又尚象,回归汉易。乾嘉考据,钩沉辑佚,《周易集解》又成起点。整理汉易,惠栋、张惠言、焦循、孙星衍有大贡献。

象数派:代表人物是汉代的京房、焦延寿,特点是“入于禨祥”,讲阴阳灾异,神秘色彩很浓。此派发展到宋,分为陈抟、邵雍二宗,特点是“务穷造化”,讲宇宙论,讲万物生化。它的源头是道教。

义理派:代表人物是魏王弼,特点是“尽黜象数,说以老庄”。此派发展到宋,分为胡瑗、程颐二宗和李光、杨万里二宗。它的源头是玄学。

宋学强调正统,但它的资源可并不纯粹。

近现代的易学,照样有义理、象数两派。这里不再详谈。大家看下面的书目,自然可以明白。

我们要注意,清易宗汉,宗的是东汉三国的汉,而不是西汉,西汉易不等于战国易,《易传》也不等于《易经》。最后,我想用三言两语作为总结:《易经》是西周筮占的经典,《易传》是战国秦汉新旧占卜杂交的产物。在《易传》的阐释下,《易经》才成为中国自然哲学的源泉之一。

标签: 周易 象数 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