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聊到取名字的讲究,总能感受到那份寄托着父母无限期许的重量。一个名字,不仅是伴随一生的代号,更蕴含着家族的文化密码与未来的美好祝愿。深入理解这些取名字的讲究,才能真正领悟其中深意,为新生儿或重要事物赋予一个饱含深情的符号。这些取名字的讲究,正是中华姓名文化最动人的核心。
以貌为名
这或许是最直观的方式了。父母看着襁褓中宝宝可爱的模样,忍不住想把这份美好直接定格在名字里。通常会用形容外貌、气质的字眼,比如形容容貌俊美的(俊、美、丽、妍、帅)、形容体态优雅的(婷、娜、英、挺)、形容气色健康的(朗、润、红、泽)。名字成为孩子最初样貌的诗意速写。
比如为刚出生就眉目清秀的女儿取名娉婷,寓意姿态美好;给长得虎头虎脑、精神饱满的儿子取名俊杰,既点出外貌优点,也寄予了才智出众的期望。名字晓妍(清晨般美丽)、朗逸(神采清朗飘逸)也是此法的体现。
以名言志
名字承载着父母对子女未来品性、志向的深切期许。这里选用的字往往指向高尚品德(仁、义、礼、智、信、德、忠、孝)、宏图伟业(鹏、飞、博、宏、业、成、建、功)或坚韧意志(毅、刚、强、恒、韧)。这是父母埋在孩子心底的第一粒梦想种子。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于是致远成了寄寓孩子目光长远、成就大业的经典名字。嘉树(出自《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喻美好德行)、志鹏(取鲲鹏展翅之意,寓志向高远)都是言志的典范。
以德为名
与言志侧重未来不同,以德为名更强调孩子应具备的内在道德修养根基。常用字直接关联传统美德核心概念,如谦、让、和、善、诚、信、恭、俭、良、淑、惠。名字如一面道德明镜,时时映照提醒。
淑娴一名,融合了淑(善良美好)与娴(文雅庄重),寄托了对女孩温婉品性的期望。守信则直白有力,强调诚信为立身之本。名字德馨(品德如馨香远播,出自刘禹锡《陋室铭》)更是此法的精髓表达。
以安全为名
尤其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父母对孩子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平安顺遂、无灾无难。名字中常出现寓意安稳(安、宁、定、顺、康)、驱邪避凶(镇、平、佑、吉、祥、瑞、泰)、健康强壮(壮、健、松、柏、石)的字眼。这是名字最原始的守护符咒。
永宁、长安这类名字,直接表达了对孩子一生安宁的深切祈求。佑安(上天庇佑平安)、去病(如汉代名将霍去病之名)也属此类,饱含父母最本能的庇护之心。
以长寿为名
健康长寿是永恒的福气象征。名字中会选用寓意长寿(寿、龄、鹤、龟、椿、彭<指彭祖>)、生命力顽强(松、柏、南山、延年、益寿)、身体康健(康、泰、健、强)的字词。这是父母为孩子生命之树默默浇灌的祝福。
鹤年、松龄是经典的长寿意象组合。彭祖(借上古长寿者之名)、南山(取寿比南山之意)也是常见手法。名字永年、延寿更是直抒胸臆。
以典故为名
从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经典古籍、成语故事中汲取灵感,赋予名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远意境。这要求取名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能巧妙化用或提炼经典。名字成为一扇通往文化宝库的微型之门。
名字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若飞(木兰诗关山度若飞),寓意迅捷矫健;思齐(《论语》见贤思齐焉),寓意见到德才兼备者就想与之看齐。成语如冰清(冰清玉洁)、质彬(文质彬彬)也常被化用。
以名表达仰慕之情
父母对历史名人、英雄豪杰、贤德之士或家族中杰出先辈心怀敬仰,希望孩子能继承其优秀品质或成就。常直接借用或化用所仰慕者的名字、字号、特征或相关意象。名字成为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桥梁。
仰慕爱国诗人屈原的正则、灵均(屈原名平字原,正则、灵均是其《离骚》中自拟的美名);敬重宋代文豪苏轼、苏辙兄弟的,可能为孩子取名慕苏、效辙;仰慕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取名逸仙(孙中山字逸仙)。
以名为纪念之意
名字承载着对特定时间、地点、事件或人物的纪念意义。可以是纪念出生时刻(晨、晓、旭、阳)、出生地点(沪生、京生、湘生)、重大事件(如国庆、建军)、或表达对亲人(尤其是祖辈)的怀念(使用亲人的名字、辈分字或与其相关的字)。名字成为一枚人生的纪念印章。
生于国庆节的孩子取名国庆;生于上海的孩子小名申生(上海简称申);为纪念祖父茂林,孙子取名念林或怀森;在旅途中美好的地方出生,取名路遥、海宁。
取名字的讲究,说到底,是父母将滚烫的爱与期盼凝练成寥寥几字的过程。每一次斟酌推敲,都饱含着为孩子人生奠基的虔诚。名字,是人生递出的第一张名片,藏着来处,也指向可能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