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又叫属相,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反映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现代,更多人把十二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十二生肖由此也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会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鼠,十二生肖之首。民俗之中,常将鼠与油灯、瓜果等相结合,并赋予其人丁兴旺、富裕丰饶的美好寓意。
牛是中国农耕社会不可或缺的角色,因其能负重耕作,故被人们视为勤勉敦厚、无私奉献的象征。
虎是百兽之王,寅虎相配,甲骨文“寅”字如箭矢状,《说文》中“寅”意为“阳气上升,虽上有冻土,必破土而出”,与虎的凶猛刚阳之气契合。
兔子性情温和、安静,是善良与和平的象征,同时具有很强的繁殖力,被视为生育的象征。
在中国神话中,龙代表了祥瑞,是风雨雷电的主宰。龙象征出人头地,不同凡响,例如孔子称赞老子“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
在中国神话中,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是人首蛇身。蛇容易让人感到畏惧,但其象征意义亦有褒义的一面。
作为六畜之首,马除了用作交通运输,还是强大的军事装备。战国以“万乘之国”,“千乘之国”等马拉战车的数量来形容国力的强弱。
在古代,“羊”与“祥”相通,是祥瑞、美丽、正义、美德的象征,是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的代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猴是机敏、灵巧、活泼、聪颖的象征,更因“猴”与“侯”同音而延伸出许多吉祥文化,如猴骑马背上寓意“马上封侯”,猴子捧桃则寓意福禄长寿。
鸡与人类朝夕相处的漫长岁月里,一边被畜养,一边被神化,其神圣吉祥之意贯穿于各种神话传说和民俗信仰中。“鸡”与“吉”谐音,自古被视为吉祥之禽,传说鸡还是凤凰的原形。
自古以来,无论农耕还是游牧,狗都担负着看家护卫、狩猎娱乐之责,与人类朝夕相处,堪称人类的好伙伴、好帮手。
猪有“乌金”之名,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猪是财富标志,临夏大何庄的墓葬有三十六块猪骨陪葬。
通过了解和传承十二生肖文化,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帮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