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有着非常丰富的民俗活动。那么,清明节气有什么民俗习惯?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清明节气民俗:
扫墓祭祖
- 这是清明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清除杂草,供奉鲜花、水果等祭品,焚香烧纸,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
踏青
-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一片生机勃勃。人们会走出家门,到郊外散步、游玩,欣赏自然风光,感受春天的气息。
放风筝
- 清明放风筝也是一项传统民俗。人们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愿望,然后放上天去,寓意着将不好的运气放走,带来好运和福气。
插柳
- 清明有折柳插柳的习俗。人们会将柳枝插在门口或屋檐下,据说可以驱邪避灾,也有纪念介子推的说法。
吃清明果
- 清明果又称青团,是用艾草汁或其他绿色蔬菜汁与糯米粉混合,包上豆沙、芝麻等馅料制成的绿色糕点。在江南地区,清明果是清明时节的传统美食。
荡秋千
- 这一清明节气习俗历史悠久,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还能增添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