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四:春分的由来及习俗。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春分到了,会有什么样的习俗呢?
“春分”的“分”意思是“一半’,是”一分为二,昼夜平分、寒暑平衡”。另外,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传统上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所以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升分”、“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据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 二月中, 分者半也, 此当九十日之半, 故谓之分。 秋同义。”
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在历史发展中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二分二至”四个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在先秦时期便在各地流传。
春分传统•习俗
立蛋: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象征留住春天的平衡与好运。
祭祀:
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之后这一习俗就在历代相传下来。”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民间则祭拜土地神、祖先,祈求风调雨顺。
踏青、放风筝
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簪花。风筝,古时称为“鹞”、“鸢”,“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送春牛:
春分到,送出春牛图。送图者一般都是能言擅唱歌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俗语,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这些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