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发生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解见秋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秋分过后,雷雨季节渐渐离我们远去了, 气温跟着明显大跳水, 天空一片晴朗。
二候蛰虫坯户
坯(pī)是细土之意。天气变冷,需要冬眠的动物开始用细土建造、加固住所,以防寒气,使日后的蛰居生活安全无忧。
三候水始涸
秋分时节,降雨很少,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湖泊河流中的水稀少或干涸了。
秋分习俗
吃秋菜
“秋菜”并非特指某一种蔬菜,而是指秋分时节收获的各种时令蔬菜,如苋菜、芥菜等。在这一天,许多地方有吃秋菜的习俗,认为食用秋菜可以清热解毒、滋阴润燥,有助于身体健康。人们或采摘自家菜园中的新鲜蔬菜,或到市场上选购,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共享大自然的馈赠。
粘雀嘴
粘雀子嘴,是一种富有童趣的秋分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会用糯米或米粉制作成各种小零食,如糯米团、米糕等,并在其中嵌入一些芝麻、花生等坚果,然后放在田间地头或屋檐下,以此来“粘住”麻雀等鸟类的嘴巴,防止它们啄食即将成熟的谷物。这一习俗虽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实则反映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和对自然生态的朴素理解。
祭寿星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寿星是长寿的象征。秋分时节,一些地区有祭寿星的习俗,尤其是老年人更为重视。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如寿桃、长寿面等,虔诚地向寿星祈福,希望家人健康长寿、福寿双全。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寄托了人们对生命长久、幸福安康的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