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一到,热浪翻滚的盛夏就真正拉开帷幕了!民间常说小暑节气是运势承上启下的微妙转折点,伏天的能量开始积聚。想知道这个特别的小暑节气会为你未来的生活带来哪些吉兆或提醒吗?透过暑热,其实藏着不少预示未来走向的玄机呢。
为何小暑要在前,大暑要在后呢?
大约是领导的无心之问,专家也是无言以对,只好说古人排序如此,自然是通过观测发现,气候都是由小热到大热的发展过程。
古人也确实有类似的注解可以解释为何小暑要排在前面,对于小暑,在古籍中是这样解释的: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暑,就是天气热,而在热中又分大小,月初的节气是小热,月中的节气就是大热,因为在月初的时候,热气还在小的范畴。
在更古老的文献,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文集《管子》中有一年为十个月,每月有三个节气的记载,《管子》中关于“暑相连”的节气,实则是这样的:
大暑至,中暑,小暑终。
非常明确的可以看到,在这个时期,大暑还是排在最前面的,而小暑则是排在末位。
所以,后来的古人注解也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若是想求尽解,还是要延伸考据文献的纵深深度。
在《礼记-月令》中有云:
是月也,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毋举大事,以摇养气。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也。水潦残昌,神农将持功,举大事则有天殃。
《礼记-月令》中还说:
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tì)行水,利以杀草,如行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僵。
在《淮南子》中有相关季夏六月的占测:
季夏行春令,则谷实鲜落,国多风欬,民乃迁徙。行秋令,则丘湿水潦,禾稼不孰,乃多女灾。行冬令,则风寒不时,鹰隼蚤鸷,四鄙入保。
季夏六月若是还如春季一般的时令气候,谷籽就会未熟先落,国人就会较多地伤风咳嗽,百姓就会迁移搬家。
如果如秋天一般的时令气候,就会高地洼地都出现水灾,庄稼不熟,妇女容易流产或不育。
如果如冬季一般的时令气候,就会使寒潮不按时令来到,鹰隼提前搏击,四境受到侵扰,居民躲入城堡。
与以时令气候正常与否来占测吉凶类似的就是日晷测影,在《易纬》中有云:
小暑晷长二尺四寸。当至不至,先小水,后旱,有兵,多病泄注,腹病;未当至而至,多病膨胀。
最后是通过小暑节气的三候现象,来预测吉凶的环节,在《逸周书》中有云:
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温风不至,国无宽教。蟋蟀不居辟,急迫之暴。鹰不学习,不备戎盗。
这里的通俗理解:
小暑时节,温风充斥着天地间,温风就是热风,烈日炎炎,风中裹着热浪,没有一次凉意。如果小暑节气没有温热之风,国家缺失宽厚的教化环境。
过五日后,蟋蟀选择僻静处独居并开始鸣叫。蟋蟀不躲藏僻静环境,国家会有突发暴动事端。喜欢玩蟋蟀的朋友们可以细心留意这个五天的情况,记得分享给大家。
又过五日,鹰乃学习,这里的学习可不是老鹰们开学了,习的古字是由羽和白组成的“習”,可以理解为小鸟学飞时很吃力,不停地喘息练习飞翔。实际上这第三候的现象说的是雏鹰开始练飞。
雏鹰如果不练习飞翔,古人则认为这预示着国家会有被侵扰事件。
小暑节气提醒我们:顺应时节变化,养心静气,积极应对。把握住这份来自盛夏的启示,调整步伐,未来的路便能走得更加从容顺遂,福气也能如夏日的生机般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