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节气,养生注意三宜和三忌。
暑去秋来,牢记养生3宜
宜戴好帽子
秋分之后气温明显下降,要注意头部保暖。
外出时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可以肚脐热敷,驱寒助阳。经常用艾叶水泡脚可以温阳散寒,改善四肢冰凉的现象。
宜疏肝理气
进入秋季,肺金当令,肺的肃降功能增强,而肺金克肝木,故而不能忽略养肝疏肝。
平日,可用双手掌心贴于期门穴,顺着肋骨缘往两侧章门穴摩擦。摩擦约120次,以舒适、发热为度。
宜多食汤粥
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天每天早晨吃粥。秋分时节,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热药膳于身体很有好处。
粥中可加入莲藕、荸荠、百合、银耳,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作用。
秋分养生3不做
忌大量运动
积极运动可以放松身心、扫除抑郁情绪,但秋季运动总体上应该以“收”为主,尽量避免大运动量、出汗较多的运动,以免损耗阳气。
忌经常熬夜
秋分时节,阳气收敛,阴气渐盛,经常熬夜,容易伤及人体阳气。
忌大喜大悲
受气温和光照减少影响,人们的情绪也会发生变化,如悲秋,秋愁。
所以,秋分养生要着重注意不要大喜大悲,要符合季节的收敛之气,最好的方式就是爬山登山,登高处望望远方,颐养一下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