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状态。立冬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冬季节气:立冬,日期是公历11月7-8日,含义是冬季开始;小雪,日期是公历11月22-23日,含义是开始下雪;大雪,日期是公历12月6-8日,含义是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日期是公历12月21-23日,含义是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日期是公历1月5-7日,含义是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大寒,日期是公历1月20-21日,含义是天气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立冬的传统习俗
换冬衣
”西晋崔豹的《古今注》也记载:“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披袄子“多以五色绣罗为之,或以锦为之”,是古代的礼服。
祭祀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囤菜腌菜
北方此时开始囤菜腌菜,立冬前后,北方家家户户都会囤积上百斤乃至几百斤的大白菜,用大水缸腌制,酸白菜到现在都是北方人百吃不厌的冬令菜。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在立冬这天改善一下生活,好吃不过饺子。
吃涮羊肉
老北京至清代宫廷时在立冬时就会涮羊肉,具有温补之效的羊肉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涮羊肉时还可以配一点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这样的蔬菜用来平衡羊肉的湿热特性。
上述的立冬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适应,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和幸福生活的追求。